寶寶的出生會給媽媽們帶來很多的快樂,但是有些媽媽做完月子之後,就一直不斷地掉頭髮,並且每次還掉很多,這是很多新手媽媽困擾的地方。那麼,孕婦產後掉頭髮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產後脫髮?接下來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新手媽媽產後護理吧。
產後掉髮是正常的嗎?
產後掉髮是屬於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醫學上把它稱為「暫時性休止期禿髮」,這種現象一般出現於生產後的2-7個月之間,掉髮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六個月。
(圖片擷取自來源)
為什麼產後容易掉髮呢?
產後掉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雌性激素改變、精神緊張抑鬱、毛囊的生長週期改變,營養供應不足等,這些都是導致產後掉髮的原因。
產後補鈣是否有利於減少掉髮的現象?
不一定。因為頭髮的生長需要人體多種營養元素,單純的補鈣很難改善這一現象。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產後做月子的時候天天都大魚大肉,怎麼會營養不良呢?
正是因為天天吃肉,蔬菜、粗糧之類的食物吃的就比較少,從而導致攝取的營養不均衡,另外,由於哺乳期產婦需要的營養比平時高,所以相對來說需要進補的營養成分也比較高,但是很多產婦害怕身材發胖變形,因此節食,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缺乏,從而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與代謝。
那產後掉髮應該怎麼辦呢?
1、運動法
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再加上每週進行適量的運動,每天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
2、護理法
產後頭髮和頭皮的含油量會增多,從而加重脫髮現象,雖然很多人都說產後洗頭會落下頭痛的病根,但是那是指天天洗頭,隔三差五洗個頭還是沒事的,否則一個月不洗頭,頭髮真的要臭了。
3、按摩法
用指腹在頭皮按摩,可幫助頭皮的血液循環,可以使新發加速成長。
4、食膳法
綠色蔬菜中的鹼性無機鹽(鈣、鎂、鈉等)含量高,可以促進頭髮的生長。也可以多吃冬瓜、菠菜、藕、香菇、黑木耳等,這些對生發都很有益。另外還可以多吃些黑芝麻、阿膠、栗子、黃豆製品等食物,對於促進頭髮的生長有很大好處。
產後防衰老,新手媽媽應該如何做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腰酸腿疼——要保證攝入充足的鈣
哺乳媽媽應保證攝入充足的鈣,以滿足母嬰二人的生理需要,否則,可能造成腰酸腿痛,還可能因為奶水中的鈣量不足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在自身鈣量不足的情況下哺乳,還可能使哺乳媽媽體內的鈣量消耗過多,造成骨質疏鬆等問題。
兩個乳房大小不一致——正確哺乳
哺乳時,左右兩側交替喂奶,避免因過多地餵某一側而引起乳房不對稱。
身體僵硬、不靈活——多喝水,多運動
產後,由於整個生活都要圍繞著寶寶,再加上家務突然增加,每天一定會感覺疲憊、睡不夠。缺少運動,是這個時期媽媽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多運動,早晨早點起來,做做操,都可以讓身體更加靈活,緩解僵硬感。
感覺心情煩躁,易發脾氣——少吃酸性食物
哺乳期,很多人認為要給孩子喂奶,需要自己先大補,因而每天吃很多大魚大肉。酸性食物吃得過多,會大大影響身體的消化機能,也容易上火。火氣旺,加上添了寶寶也添了很多家務,難免就會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多吃清淡食物,多喝水,練練瑜伽都可以調節心情。
乳房鬆弛下垂——堅持戴乳罩、堅持運動
哺乳過程中,應佩戴柔軟的棉布乳罩,因哺乳期乳房肥大,受重力的作用容易下垂,用乳罩能起到一定的固定、托起的作用,從而防止乳房發生下垂。每天用溫水洗浴乳房1~2次;每天堅持做胸前肌肉的運動,如俯臥撐、擴胸等,可以加強前胸部肌肉的力量,從而增強對乳房的支撐,防止乳房鬆弛下垂。
明顯消瘦——注意產後休養
生孩子是一項相當艱苦的體力勞動。哺乳期的媽媽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應該盡快找回最佳狀態。新媽媽千萬不要使自己虛弱的身體過度緊張勞累或著風受涼。家中之事,盡可以少操心。
經常睏倦——保證睡眠質量
寶寶剛剛出生,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弱,哭是他(她)向外界表達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徑,有的寶寶甚至整夜不睡,媽媽的睡眠質量大受影響。每當孩子睡著了,或者有人照看時,你不妨也睡上一覺,睡覺是最好的休養。睡眠不足的時候,身體很容易變成亞健康狀態。
皮膚鬆弛,皺紋明顯增多——多吃含膠質的食物
經過生育,加上自然的衰老,皮膚鬆弛是很自然的生理現象。在哺乳期間,體內營養消耗較大,有的媽媽如果不注意營養補充,甚至臉色也會變得很難看。這時,要多吃些含膠質的食物,比如豬蹄、骨頭湯等,以補充肌膚所需要的膠原蛋白。
產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子宮健康
經過十個月的漫長孕育,寶寶終於從媽媽的子宮裡搬出來了,子宮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空房間,正式進入了「後分娩時代」,在過去的40周裡,子宮為了容納尊貴的小「客人」,在荷爾蒙的作用下,會變得溫厚、柔軟、血液充足,形成一個空心大肉球。隨著寶寶的生長,子宮也會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的約1000克,所以,要想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媽媽的悉心呵護。
觀察法
1、子宮恢復得好與不好可以通過子宮底下降來推斷,一般來講在分娩後第一天,子宮底可降落至臍部。自此,子宮底每天大約下降1—2釐米,2周左右進入盆腔與恥骨聯合平齊,這時從腹部便摸不到了。
2、到了大約6周時子宮猶如雞蛋大小,重量從1000克(剛分娩完)逐漸縮小到60—70克,並寬度隨之變窄,硬度卻有了增加。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縮復」。每一位產婦都應在42天左右去產科進行檢查,瞭解子宮縮復的情況。
絕大部分媽媽生完寶寶後都能順利恢復。不過,要想恢復得又快又好,還需要媽媽們自己做點「功課」!
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後,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第二天儘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喂奶的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四:別當髒媽媽
分娩後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如果是剖宮產,而且採取的是皮膚橫切口、皮下縫合的方法,那麼沐浴時水是絕對不會進入傷口的。只要在傷口表面敷一塊紗布,不讓水直接衝擊傷口即可。當然,傷口畢竟是很嬌嫩的,所以沐浴完畢後,傷口應該重新換藥,切勿用濕毛巾在傷口上來回擦。
妙招五:按摩
在產後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
結語:媽媽們產後的正確保養不光關係到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有對以後媽媽們的衰老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媽媽們應該好好學會保護自己。最後,小編祝所有的媽媽和寶寶身體健康。
文章引用自gmw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