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出現關節痛,又發現尿酸高,不見得都是痛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根據門診觀察,不少乾癬患者的尿酸值偏高,還沒出現乾癬病灶就先關節痛,因此往往誤認是痛風,患者用盡方法還是無法改善疼痛症狀,甚至延誤治療時機,最後才發現是乾癬性關節炎作怪。
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環環相扣
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表示,乾癬患者中,約有四到五成會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當發炎惡化,關節炎症狀加重,便可能產生組織沾黏,而乾癬問題越嚴重,乾癬性關節炎也會加劇,此時不只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治療也更棘手。
乾癬病灶 容易遭輕忽
蔡長祐主任分析,乾癬患者在平常陽光照不到的部位,較容易產生乾癬,且部分患者的乾癬症狀並不明顯,有些長在肚臍、腹股溝、耳後等部位,患者可能將乾癬當成濕疹、感染,或者羞於啟齒,診斷就更困難。另外,約有三分之一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先出現皮膚乾癬病灶,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先出現乾癬關節炎症狀,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兩種症狀同時出現,若先出現關節痛,醫師不見得在第一時間就能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有時也會被當成類風溼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vs.痛風
乾癬性關節炎與痛風不同之處在於,乾癬性關節炎所產生的疼痛症狀常持續一段時間,不像痛風來得快、去得快,可能痛一、兩天,疼痛就消失。乾癬性關節炎所造成的疼痛很少短時間消失,此外,乾癬性關節炎很少對稱出現。蔡長祐主任提醒,民眾出現關節疼痛症狀,若持續一個月未見好轉,最好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病因。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選項增多
目前治療乾癬關節炎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與生物製劑。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口服藥物後,若效果不好,對於生物製劑,現在健保採有條件給付。對於乾癬關節炎患者來說,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結構受到破壞、病情一再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8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