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去吃飯,服務生有時會在上某道菜的時候同時配備一雙公筷或者一把公勺,而公筷公勺的存在,應該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圈的一道特殊風景線。
這次咱就來聊聊公筷和公勺。說到公筷和公勺,不得不先提到共餐與分餐。
眾所周知,現在咱中國人的餐桌文化是共餐制的。這一點和流行分餐文化的西方國家以及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並非自古以來都是共餐制,中國曾經也分餐,歷史還非常悠久,直到宋代還是分餐制——今天我們已經習慣得如同呼吸的共餐文化,還只有千年左右的歷史。
中國因為社會等級森嚴等因素,分餐文化的生命力很強:社會等級越往上越分餐,皇宮貴族們堅持分餐直至宋末。但是到了宋亡之後蒙古統治下的元代,分餐徹底偃旗息鼓,轉變成今日的共餐文化。
中國的共餐文化根深蒂固,很難撼動。但是 2003 年發生於中國的一個舉世震驚的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非典,令中國大陸、香港、乃至新加坡等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與地區的使用公筷公勺意識得到了較為積極的推進。
特別是香港,SARS 後以香港醫學會為中心發起的「公筷公羹、安全衛生」的主題宣傳活動,使得公筷公勺的使用率從 2003 年的 46% 迅猛升高到 2005 年的 65%。
然而在中國大陸,情況卻比較複雜。雖然 2003 年在非典的威懾下,中國高級酒店、高級飯館的公筷公勺使用意識猛然增強,一時普及不少,但由於並不具有強制性,也不存在相應處罰,因此在強大的文化慣性之下,從 2005 年開始公筷公勺意識又慢慢淡化了下去。
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投射在共餐習慣上的情感交際,是社交場合中拉近彼此關係的重要手段。在飯局上主動提議使用公筷在大多數人看來仍然是無法想像的,因為這意味著刻意疏遠和他人之間的距離,甚至可能被對方認為是一種「提防」:你什麼意思,懷疑我有病對不對!
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中國人的健康衛生意識也在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分餐或者公筷公勺的合理性。
除了最早的 SARS,近年來通過共餐導致幽門螺桿菌、肝炎等傳播的報導也在媒體頻頻露臉,有時甚至聳人聽聞,頗令部分特別講衛生的人群感到壓力山大,甚至只要面臨聚餐應酬就會感到焦慮不安。
文化和衛生的兩難,究竟怎麼破?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來看傳統的共餐習慣造成傳播疾病的風險有多大?
這裡就涉及到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了。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經空氣傳播、經水和食物傳播、經接觸傳播等等。
空氣傳播
其中 SARS 就屬於典型的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
然而只要具備基本邏輯思維,就不難發現當時 SARS 促成中國公筷公勺意識增強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的幽默趣味的——這屬於典型的烈性傳染病所引發的廣泛焦慮與恐慌,常常會導致群體性盲目行為。
SARS 既然經由空氣傳播,那麼只要聚在一起就是風險,不管你是聚餐還是打牌還是談情說愛。
所以預防 SARS 的關鍵是:爆發時少去公共場合、出門戴口罩。
水和食物傳播
有很多疾病都介由這個渠道,譬如霍亂、沙門氏菌病、肉毒桿菌中毒、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引發的腹瀉等等。
這類疾病的根本問題在於水源和食源本身遭受病原體污染,只要你聚餐時吃過那道被污染的菜,無論是共餐還是分餐你都會中槍。
接觸傳播
不用公筷公勺的聚餐屬於這一分類中的間接接觸傳播。
水和食物傳播的疾病理論上當然存在間接傳播的可能性,但實際上這裡有一個條件:需要易感者接觸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那麼這一風險在聚餐場合應該如何理解?
譬如你的朋友得了霍亂或者痢疾,他需要吃到一半跑進廁所解手(糞便)或者嘔吐(嘔吐物);
然後便後不洗手或者在嘔吐物粘在手上的情況下拿髒手在筷子夾菜的一頭擦拭幾下,再為你夾菜,你馬上吃下去,才有可能中槍。
另外,任何疾病的傳播還有一個病原劑量的問題,不是說有病原就等於必然感染。
還要看他塗抹多少在筷子頭上——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要刻意通過筷子和勺子染病給你,他不但相當惡趣味,應該說還蠻拼的——要知道,正常人自然地進食時一般不會用手去碰筷子的夾菜端,能夠沾染到筷子上的唾液量也相當有限。
還有一點:他若已經病成那樣,你還會和他一起吃飯嗎?
那麼有時候症狀上未必顯山露水的疾病:比方說甲肝呢?
甲肝的傳播渠道也大同小異: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多由感染者大便後不正確洗手再接觸食物或其他物品、或者在處理感染者的糞便(譬如換尿布)之後不正確洗手所引起。
因此如果你和一位感染甲肝的朋友吃飯,如果他中途便後不洗手的話,哪怕只是為你遞一個碗碟也有風險,問題關鍵不在於是否共餐。
共餐的確會提高風險,但是絕對風險不那麼大,要密切接觸(天天生活在一起吃飯)才會顯著提高感染風險。
甲肝的真正傳播渠道是經由水和食物。
1988 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那會兒,僅上海市區就有 30 多萬人染病,一時人們恐慌到別人遞來的煙都不敢接,不要說一起吃飯了。但後來發現水產品毛蚶才是傳播真兇:調查顯示 85% 的甲肝病人病發前吃過毛蚶。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至今還不明確。
目前有學術觀點認為,幽門螺桿菌的傳染一般主要是針對嬰幼兒的。
嬰幼兒如果接觸不乾淨的水源、或與感染幽門螺桿菌者共同進餐且共用餐具、不用公筷公勺的話,的確存在感染風險。
因此成人和幼兒一起吃飯的時候,或者幼兒聚餐的場所譬如幼兒園,應該配備公筷公勺。
雖然成年人之間幽門螺桿菌,是否會通過唾液相互傳染在學術界還尚有爭議,但是有些媒體大肆報導共餐的幽門螺桿菌風險,甚至誇張地稱共餐或引發胃癌,這完全屬於標題黨,製造恐慌。
且不說人類之間的癌不存在互相傳染的可能,即便感染幽門螺桿菌也遠遠不等於罹患胃癌,因此,「成人之間共餐一頓飯就感染幽門螺桿菌,然後罹患胃癌」這種謠言不可信!
除上面說到的疾病,經常出現在坊間傳聞中的以血液和性為傳播途徑的疾病,譬如乙肝或艾滋病等,就根本無需贅言的必要了,一句話:共餐不會傳播這類疾病。
對於普通成年人而言,公筷公勺的普及意義更多的不是在疾病預防層面(雖然不是完全沒有)。
飯局上用公筷公勺,不是出於別人把病傳給你的恐懼;而是你自己如果有病,不要傳給他人,尤其對方隔三差五要和你一起吃飯的時候。
而且想通這一點,你看到別人提議用公筷公勺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有感覺被人懷疑或不尊重的不愉快心理了。
更重要的是,主動使用公筷公勺是對飯局上別人的體諒與尊重:
-
別人帶著嬰兒和兒童來赴宴時,你要考慮到幼兒是風險較高的群體;
-
別人是健康成年人你也要考慮到有些人特別愛乾淨的心理。
所以是否願意使用公筷公勺,反映的是你自己的教養和素質。
公筷公勺的確會讓吃飯變得稍稍麻煩些,但是這點麻煩卻能夠換來在座所有人的絕對安心,而且又幾乎不影響中國傳統聚餐文化上的溫馨與其樂融融,這麼好的解決方案,何樂而不為呢?
她聽說用可口可樂洗頭會有神奇的效果決定試試看!想不到頭髮洗完竟然變得...這太驚人了!
她在馬拉松比賽中對殘疾運動員做了這種事!害她失去了30萬獎金...但結果卻讓她意想不到!
生孩子最尷尬的7件事情!第6個真的感覺生不如死!做母親真的太辛苦了!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