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健養身意識的增強,大家對於養生越來越重視,特別對於養腎更是額外重視,因此六味地黃丸就成為許多人推崇的補腎良方,但真的每個人都能吃嗎?
有的中老年人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希望可以“延年益壽,強身健體”;有的中青年男性把六味地黃丸視為壯陽保腎的佳品;甚至一些家長用它來為孩子治療“個子矮”、“發育慢”;還有人把它當作降糖藥、降壓藥。
但是這個中醫補腎名方並不能包治百病,更不是保健品。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六味中藥組成,出自宋代名醫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它以滋補腎陰為主,此外,從藥方的組成來看,它還可以達到三陰同補(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其中熟地黃可以補腎陰;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到補腎的目的;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後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只適用於陰虛患者,陽虛者就不適用了。
因為六味地黃丸組成藥物以滋潤為主,久服會導致脾胃失和影響食慾;脾受濕困易致脾虛腹瀉。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確定是否該用六味地黃丸以及用藥劑量,健康人如果沒有明顯腎陰虛的症狀,就更不需要長期服用了。
臨床應用中,中醫發現六味地黃丸能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虛,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盜汗、潮熱、手腳心熱、牙齒鬆動、舌燥咽痛,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等。方中熟地黃甘柔補血、滋腎;山茱萸滋養肝腎、固腎氣;山藥健脾益胃,三藥相配,滋養肝脾腎,稱為“三補”。同時,六味地黃丸配伍澤瀉,能利濕洩濁,防熟地黃滋膩;牡丹皮能控制山茱萸的溫澀;茯苓能幫助山藥健運,這三種藥稱為“三瀉”。因此,六味地黃丸以補為主,以瀉為次,相得益彰。
作用擴展至抗腫瘤、緩解更年期綜合徵。經過現代研究,六味地黃丸的功效確實有了擴充。目前發現,該藥具有抗腫瘤和抗細胞突變作用,能減輕和對抗化療藥的副作用;能降低血脂,對高血壓、心律失常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慢性腎炎、糖尿病、肺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徵等疾病,如果發現屬於腎陰虛為主,也可遵醫囑配合用六味地黃丸。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作用雖然比較確切,但應在中醫辨證後使用。其他流傳的作用,可能仍在研究過程中,建議諮詢醫生,不要輕易使用。否則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加重病情。
六味地黃丸並非人人適用
明顯是陽虛(包括腎陽虛、脾陽虛)的人,例如,面色偏白、體質虛弱、喜夏不喜冬者,就不適於吃六味地黃丸,可以選擇治療腎陽虛的金匱腎氣丸。另外,中醫認為,肥人多濕,濕則困脾,因此,形體偏胖的人也不可以隨便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補”。
如何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呢?腎陰虛的典型症狀是潮熱、盜汗、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乾,腎陽虛的典型症狀是腰膝酸軟、不耐疲勞、經常覺得乏力、四肢發涼、喜熱怕冷等。
感冒痰濕不宜用。有人認為六味地黃丸是補藥,隨時能吃。其實,感冒發燒、高熱頭痛時不宜服用。該藥有滋補作用,此時服不利於病邪散去。
胖人多痰濕內盛,一般不建議服。腎陽虛者體質虛弱、四肢發涼、喜熱怕冷、酸軟乏力,若吃六味地黃丸,會使疾病“雪上加霜”;腎陰虛,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以免影響消化。此外,南方夏季暑熱、濕氣盛時應少吃。
六味地黃丸還要根據不同體質調整搭配。如果服用期間出現食慾下降、大便稀等症狀,應停藥或遵醫囑同時服香砂六君丸、木香順氣丸等健脾養胃藥。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