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專題報導】
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二○一五年全國慢性失眠盛行率約在二○‧二,相較二○一三年的一九‧三%與二○○九年的二一‧八%相差不大,但每五人就有一人因 失眠苦惱,年紀愈高失眠比率愈高,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失眠者睡前在床上看電視比率,明顯多出非失眠者,很可能是失眠時,更容易選擇看電視。
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年齡層介於二十至三十歲睡前使用三C產品比率最高,約有六四‧一%,教育程度程度越高,也越容易睡前使用三C設備,大學畢業約有 五十二%有這項壞習慣,並且二十至四十九歲失眠民眾,約有五十三%睡前使用三C產品,非失眠者則是四七‧六%,可以發現睡前使用三C產品有機會引起失眠。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失眠民眾躺床卻看電視或用手機,很容易延長在床上睡不著比率,也會增加焦慮與亢奮機會,反而造成失眠延續的惡性循環; 其實睡前○‧五或一個小時,安排固定放鬆時間,讓身體慢慢準備入睡,學過腹式呼吸與肌肉放鬆法,也可以編入活動中,縮短入睡時間。
統計中也可以看出,四成七的民眾表示使用三C產品會影響睡眠品質,六成二認為會影響睡眠時間規律性,而且失眠者有四六‧五%有看電視,明顯高於非失眠者的 三八‧四%,但是一般民眾對使用安眠藥大多抱持負面態度,藥物成癮是最擔心的原因,擔心安眠藥可能引起肝臟與腎臟負擔,也是負面傾向主要原因。
床絕對只能留給睡覺用,最好避免在床上從事與睡眠無關的是,例如看電視、看書、使用三C產品,躺在床上一陣子仍然睡不著,可以離開床鋪做些靜態活動,直有 睡意才能回到床上,最好減少睡覺前看電視或使用三C產品時間,以免讓自己反而容易睡不著,讓白天精神差不斷打瞌睡,晚上又再睡不著。
失眠民眾主要用藥物幫助睡眠,長時間依賴藥物常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生活品質降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詹雅雯曾提出,使用心理治療改善失眠問題,可以達到減少藥物使用目的,而且不僅改善效果與藥物相當,還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與改善焦慮,相較使用藥物幾乎很少出現副作用。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已經被國外研究認為可以當作輔助睡眠的第一線治療,但是國內研究仍缺乏,又忽略白天生活功能,政大、北醫附醫、萬方醫院組成研究團隊,分析每周接受一次CBT-I(共六次),發現CBT-I對於嚴重失眠、睡眠效率、白天生活品質、焦慮等,都有顯著改善,效果可以長達六個月至二年。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45&CID=27294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