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要養肝健脾|《24節氣自癒養生法》
立春養生要養肝健脾
從中醫的養生觀點來看,人體有五臟六腑,其中五臟是「心、肝、脾、肺、腎」。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但對於養生來說,是有五個季節的——在春夏秋冬之間還存在一個叫「長夏」的季節,這五個季節就對應著五臟。
中醫上講「肝主升發」,肝氣升發符合春天萬物生長的規律,所以春天要養肝。夏天則要養心,因為夏天熱,而心臟最怕熱氣,所以夏天要重點保養心臟。在長夏的時候,也就是平常講的三伏天,這時候可能濕氣比較重,悶熱潮濕,就容易傷脾胃,很多人在長夏時會出現脾胃功能下降的現象,胃口不太好,所以在長夏要養脾。秋天氣候乾燥,而肺最怕燥,所以秋天要養肺。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五臟中腎臟是最怕冷的,所以在冬天要養腎,這是一年中五個季節的養生大原則。
在立春這個節氣上,養肝的第一個原則,在飲食中一定要儘量多一點顏色。春天養肝,而養肝要多吃青色或者綠色的食物。生活中什麼樣的食物是青色或綠色的呢?那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各種發芽的蔬菜,比如說豆芽。豆芽菜能提升身體的肝氣升發的能力,還有香椿芽、豆苗等發芽蔬菜,效果同樣不錯。
第二個原則是,多一點甘甜少一點酸。食物的味道也是養生的重要方面,酸甜苦辣鹹,不同的味道會入不同的臟腑,能入肝的是酸味。但是到了春天,反倒應該少吃酸,為什麼呢?因為酸味是有收斂效果的,會收斂肝火,當我們特別想吃酸味的時候,可能代表近期肝火偏旺一點。但是到了春天,人的肝氣是升發的,就不要去收斂肝氣,以免有相沖、相反的效果。所以《黃帝內經》建議在春天的飲食上要少一點酸,多一點甜。
為什麼要吃甜呢?按五行生剋來講,火越是旺,肝氣越是升發,人的脾胃功能反倒越下降,在這一段時間多吃一些甜味的東西能養脾,但是這個甜味並不是指糖,而是指甘甜的食物,一般就是糧食蔬菜一類。
最後一個原則,因為春天肝氣升發,人的脾胃功能受到克制,會偏弱一點,那怎麼養脾胃呢?就是喝粥。中醫認為粥為養胃第一物,所以越是脾胃不和、脾胃虛、脾胃不好的人,越要多喝粥食。我要推薦一款非常好的元神養生粥,這是每到春天我的家人都會喝的一款粥,可以很好地養心安神、補養脾胃、補氣養血。
【多料美味的元神養生粥】 材料:大米、小米、燕麥、花生25克,桂圓、枸杞、百合各10克。 製作方法:先將百合溫水浸泡20 分鐘,然後撈出;將以上食材洗淨,放入鍋中一起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在早春時節補充熱量,防倒春寒,補養脾胃,改善困頓乏力狀態,提升活力。 |
養肝的小動作
在身體兩側肋部的位置,有肝膽經上非常重要的穴位——章門穴和期門穴,兩邊各兩個門,一共四個門。我們可以用手從上往下推,專業的手法叫推四門。經常這樣從上推到下,把兩側肋骨推到發熱,那麼肝膽經通暢,人的肝火就會疏泄出去,我們在春天也能夠保持一個好的心情。
---本文摘自《24節氣自癒養生法:跟著節氣這樣吃、這樣做,癌、病不上身!》前言,出色文化
★獨創「節氣養生三合一養生法」,造福百萬人!
出身中醫世家、師承國醫張鐵敏的迷羅,多年獨創「節氣養生法」,結合食療、自然瑜伽、經絡拍打,以順應24節氣、飲食養內,瑜伽調外,再以經絡溝通內外,告訴大家如何「上承天氣、下接地氣」的養生祕方。
★24節氣是強身、壯體、轉運的關鍵!
春天養肝、多吃綠色食物,夏天要健脾,首重「祛濕」、消除煩熱…,養生養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通經絡、養氣血、補元氣,效果加倍!
★食療x瑜伽x疏通經絡,三管齊下
中醫世家的祖傳食療祕方x隨時隨地都能練的瑜伽改良功法x24節氣種經絡疏通大法,讓你的身體「元和、脈順、筋柔、骨正」,一輩子不生病!
天人相應的養生精髓,12年不生病!
人體的健康與大自然習習相關,
節氣更是強身、壯體、轉運的關鍵,
養生養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
通經絡、養氣血、補元氣,效果加倍!
人的一生就是元氣生、壯、弱、散的過程,所以,學會了元氣的保養之道,也就掌握了養生的精髓。那如何養元呢?就是要天人相應,跟上氣候變化的規律,24節氣調整陰陽平衡最好的時機。
春:中醫說有六種氣候會使人生病: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邪排在首位,「風為百病之長」,所有的寒氣、熱氣或者燥氣都會依附風邪侵入身體,所以春天養生最重要是要做到「防風」,建議敲打膽經,升發陽氣,增強體質。
夏:夏天容易有心慌、胸悶的症狀,這時就要養心、通心經。接下來還要防暑熱,如果飲食不注意,生活沒規律,易導致虛火、虛熱,呈現失眠、浮躁的情況,此時可自製解暑消脂茶飲,可清熱解暑。
秋:初秋要袪濕養脾,深秋要去燥養肺,把養生重點放在調理呼吸系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經常揉肺經,多服用陳皮雪梨湯來潤肺開胃,有理氣化痰的功效。
冬:到了冬天,身體的氣血循環都會比較弱,此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找時間多運動。另外,五臟中腎臟是最怕冷的,所以冬季的養生重點在養腎,養腎的關鍵在腰上,可多按命門穴來激活腎氣。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