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一定要「趁熱吃」!!歡迎分享~

西廚實習生 於 8 年前

 

端午節臨近,粽子又上市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粽子一定要趁熱吃。"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糯米加熱後,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卻,澱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

從口感來說,糯米放冷後,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會顯著上升,給消化帶來難度。所以,涼粽子十分不利於消化。

此外,肉粽子裡還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對於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來說,大量的葷油會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

如果趁熱吃的話,糯米質地柔軟,葷油是液態,容易與膽汁混合,胃腸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消化起來仍不算很困難。一旦變冷,豬油凝固,吸入豬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令胃腸負擔加重。

需要提醒的是,粽子屬於主食。吃後要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的量。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另外,糖尿病人、胃腸道基礎疾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粽子,避免出現胃腸道疾病。他解釋說,糯米黏性較大,少量食用不會對消化系統有什麼傷害,但如果吃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吃粽子時可以搭配蔬菜、水果,幫助腸、胃蠕動,同時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

老人和兒童不要過量進食粽子,否則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家人可以為他們準備些迷你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最好;甜粽由於含糖分較多,容易提升人體內血糖含量,因此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不宜多吃。

另外,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節制,就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損害胰島功能,加重病情。肉粽和蛋黃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多食這些粽子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

對於不少人一大早拿粽子當早飯吃的做法,陳志坦表示,糯米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炎、食道炎患者舊病復發。有胃病的人可選白米粽,不要吃得太甜,吃的時候要好好嚼一下再咽,油膩的肉粽最好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