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5 個錯,高尿酸、痛風千萬不能做!

超級食神 於 8 年前

高尿酸、痛風是個慢性病,很多時候患病的朋友不得不與之長期相處,相處即有相處之道。

示意圖來源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治療痛風,丁香醫生整理了5 個常犯的錯,希望大家能避免。

 

錯誤一:不把高尿酸、痛風當回事

有的朋友是體檢或偶然一次檢查時,發現高尿酸的。此時,可能並沒有關節疼痛等異常,於是有的朋友可能就想了「反正不痛不癢的,有啥好怕的嘛」。其實,這種觀點是十分危險的。

 

高尿酸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短期內控制不佳的話,身體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長此以往,高尿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會日積月累,並逐漸顯現出來。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痛風發作、關節疼痛,這在很多病友眼裡應該算要命的了。但在醫生眼裡,關節疼痛還是小事,比疼痛更可怕的是長期高尿酸導致的關節侵蝕、腎臟損傷甚至腎衰竭等。

 

如果等到痛風石或腎臟損傷已經形成了,再來想著治療的話,通常就很被動了。痛風石太大可能需要手術去除,而即使去除了,關節變形等也很難再恢復。而如果出現了腎衰竭,就得考慮透析等治療。

 

錯誤二:檢查只做一次,不重視複查

對於高尿酸、痛風的朋友,需要的檢查有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腎臟B 超等。

 

無論是已經開始服降尿酸藥的,還是尿酸高但沒有達到用藥標準的,都需要定期復查血尿酸等指標。

 

在服用降尿酸藥物的,需要每3~5 周復查一次血尿酸,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復查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等。通過這些檢查,醫生才知道:

 

現在的藥物效果好不好?需不要增加、減少藥物用量或者換用其他藥物?

藥物有沒有對肝腎造成傷害,需不需要及時停藥、換藥、減量......

 

而對於沒有達到用藥標準的朋友,也需要定期復查血尿酸等。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減少疾病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圖/來源

 

錯誤三:只要痛風不發作,就不吃藥

在很多病友眼裡,痛風就只是關節疼痛。痛就吃點止痛藥,不痛時就不管。這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行為。

 

痛風的根本問題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來了,才能減少痛風發作的次數、減少高尿酸對身體造成傷害。通常建議,沒有痛風石的病友,要把血尿酸降低到360 或300 μmol/L;有痛風石的則要降到300 μmol/L。

 

更有的朋友,不按醫生的建議服藥,覺得「吃藥傷身」,把降尿酸藥當止痛藥用,痛的時候吃一點降尿酸藥。結果就是疼痛沒止住,尿酸也沒能降下來。

 

錯誤四:只吃藥,不調整生活方式

改革開放前,患痛風的人是很少的,痛風還被稱作「帝王病」「富貴病」。

 

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出門有車,吃飯有肉」的生活越來越普遍,與之相伴的就是痛風、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高發。

 

從某種角度講,痛風就是個「生活習慣病」。高嘌呤、高油脂等食物大量攝入,缺乏運動,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和痛風的發病都密切相關。所以,要想治痛風,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都是缺一不可的。

 

通過降尿酸藥物降低尿酸的水平,減緩或阻止高尿酸對身體造成傷害,從而給身體提供良好的恢復條件。當然,在此期間,如果不注意調整生活方式,身體也就不容易恢復。

 

錯誤五:購買各種「痛風神藥」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痛風是不能被治癒的。而一些商人竟然打出了「專治痛風,藥到病除」口號。試問全世界醫學專家都沒辦法攻克的疾病,就被一個外行解決了?深入一想,大家也就知道其背後的目的了,無非想掏空大家的腰包。

 

除了提防「神藥」,還要注意別代購「印度版非布司他」「日本版非布司他」等藥物。雖然這些藥可能有效,但是其安全性是沒法得到保證的。吃進嘴裡的,不比穿身上的,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安全性。

 

除此之外,「是藥三分毒」,只有在醫生的監督、指導下,正確服藥。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對身體造成傷害。

 

 

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