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紅棗水原來這樣喝才有效!以後要常喝啊!歡迎分享~

健康小提示 於 9 年前

個人親身經歷:去年我做了一次全麻手術,術後反應很大,術後第二天依然湯水不進,吃啥吐啥,最後連主治醫生開的止吐藥也都吐出來了。萬般無奈之下,我突然想起正安中醫一年通課堂上潘毅老師講到的生薑大棗水。趕緊交代家人煮好帶到醫院,喝
下一碗沒有吐,半個小時後喝了半碗粥也沒有吐,能吃下東西胃氣就逐漸恢復過來,人也慢慢恢復。

圖片來源
 
無獨有偶,就在前天,連續9天出差的飲食不節、睡眠不規律,再加上兩地的溫差,凌晨兩點落地北京,第二天我又不幸高燒、寒熱夾雜,雖有三兩位醫生朋友遠程處方,奈何吃藥就吐、喝粥也吐。半夜時分突然又想起生薑大棗水,急忙托朋友從乾果店
買來大棗、求老闆給點生薑,酒店裡的電水壺煮下去,喝下去居然沒有吐,第二天燒也幾乎退了下去。
生薑、大棗是中醫的兩味藥材,也是廚房中常見的兩種食物。在張仲景《傷寒論》的第一方「桂枝湯」一共才五味藥 ,其中兩味就是生薑和大棗。其功效補中益氣、調和營衛。胃氣護住了,正氣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和外邪對抗。
中醫常說的「藥食同源」,是說很多藥物和食物之間並無明顯界限。唐代《黃帝內經太素》中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的說法。可見,在中醫學看來,藥物與食物的關係是既有同處,也有異處,民間亦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食療」二字乍看之下挺高端,常有人因為不知道準備何種藥材或是廚藝不佳而沒有勇氣嘗試,其實走進家裡廚房隨意掃上一眼,你就已經看到好幾味藥啦!
就拿蔥姜來說,是炒菜時最常用的輔料。蔥與姜性皆辛溫,辛可發散,且有特殊芳香之味,因此調味,食之使人有「醒爽」之感;溫可散寒,與其它食物同烹,中和該物寒涼之性。各家廚房中燉肉湯時,必會取老薑一塊,拍破後入鍋中與湯同燉,取姜
之辛味除肉之血腥氣。而在烹魚之時更需蔥姜,不僅除其腥氣,還因生薑可解魚蟹之毒。

生薑能驅寒止痛
對於生薑,大家熟識用法就是生薑熬水,治療風寒外感初起,症狀為: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如有痰則痰白清稀,渾身痠痛。一定是感覺受了風寒、症狀初起的時候服用才管用,如果病情嚴重,生薑水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女性因寒痺
引起的痛經,喝碗生薑紅糖水亦有緩解作用。除了生薑的辛溫之性,紅糖性溫,也有緩中止痛、活血化淤功效。
生薑能止吐
生薑有個美名:「嘔家聖藥」,因其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所以吃了寒涼食物或受了寒邪引起的胃部冷痛、嘔吐,喝碗生薑水都能起效。如果是多次嘔吐,胃長時間虧空,建議再加上幾枚大棗(掰開)同煮,除了溫中止嘔還能補中益氣。
幾乎每個孕婦都要經歷妊娠初期的嘔吐反應,輕微噁心嘔吐都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驚慌。但如果嘔吐頻繁、不能進食,可以考慮在吃飯前喝碗生薑水,或者在飯食中多添加一些生薑同食,能緩解嘔吐的反應。但如果這樣做還嘔吐不減,以致於影響健康,就要立即去醫院就醫了。
生薑汁能解毒
大家在吃中藥處方時,如果誤食生半夏、天南星發生舌腫、喉啞等中毒反應時,立即取生薑汁些許,溫開水沖服,一日2次,即能解毒。
吃姜到底去不去皮?
大多數人吃姜的時候都會把薑皮削掉,可知生薑皮也是有中藥功效的。生薑皮味辛、性涼,具有和中利水的作用,因此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之說。
通常情況下,加入菜餚中時,生薑皮可以不去掉,保持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只在搭配苦瓜、螃蟹、綠豆芽等寒涼菜餚時,才去掉姜皮。前文提到
利用生薑辛溫之性驅寒、止痛、止嘔時,也應該去掉姜皮。而作為五皮飲中一味藥,則只取生薑皮。
生薑雖好,但不是食無禁忌。古代有句話:「夜不食姜,秋不食姜。」因為夜是主合的,天地之氣都關閉了,而薑是主散的。如果夜裡吃姜,那就是天地之氣都關閉時,還在拚命地去發散,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秋天是主收斂的,跟夜一樣,也是主收
的、主合的。這時候,如果不是因為病情需要而吃姜,是不符合養生規律的。

蔥白也治感冒
相比之下,同為解表劑的蔥白似乎就不那麼有名了。說起蔥,腦海裡閃過的畫面往往都是「京醬肉絲」「小蔥拌豆腐」「煎餅卷大蔥」……蔥白咬到嘴裡味道辛辣竄鼻,感冒流了幾天鼻涕的都能……咦?怎麼鼻塞好多了?你發現蔥白的厲害之處啦!蔥白
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蔥白即去掉鬚根和蔥葉的鱗莖部分。《肘後方》中記載,蔥白豆豉湯能「通陽發汗,主外感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者。」也是為
風寒感冒初起的人準備的。碰巧家裡沒有生薑,煮一碗蔥白水(不宜久煎)也能達到相同的功效,且蔥白入肺,能通上焦,對於治療鼻塞效果甚至好過生薑水。
蔥葉治療新生兒鼻塞
蔥葉特性是外實裡空,能通上下之陽氣、通竅通乳。蔥白治鼻塞的功效,對成人來說可能不足為奇,因為有很多替代品。但是對於新生的小寶寶,這個作用就太重要了。很多襁褓中的小寶寶因為鼻塞而導致吃奶不暢,又因脾胃嬌弱沒法吃藥,媽媽很是憂
慮,所以就用蔥葉(最好是大蔥葉),將蔥葉劈開,蔥葉裡面的黏液塗在小寶寶的手心,蔥葉放在小寶寶鼻翼兩側。取蔥葉中空而通的寓意。
藏在廚房裡的中醫,除了今天提到的蔥姜兩味藥,只要我們細心地去發現,其實還有很多,如花椒、小茴香、醋、鹽等。藥食同物在生活中有很多種。在烹飪時,一些食物也在「潤物細無聲」地發揮著它的藥材特性。

我的一位中醫一年通的同學上課後的最大收穫就是,雖然沒有給別人看病開方,但是已經學會下廚做飯了。她一走進菜場,映入眼簾的不是菜名而是五種菜色,調配菜品也是根據四時節氣,選擇五色五味入五臟,將中醫五行生剋理論在廚房裡揮灑自如。
生活處處有中醫的智慧,若習得這樣的智慧,就算在廚房這樣一個遠離學術的地方,也能滋養出諸多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