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胃不老,身體健康好!

健康小提示 於 9 年前

文/陳邦基(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教授、顧問級醫師) 

 

人的生理基本需求,不外乎「吃喝拉撒睡」:吃得下,排得出,睡得著,生活自然過得好。然而「民以食為天」,吃的問題擺第一,不只「人如其食」, 吃不對還會「病從口入」呢!

 

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過食道,幾秒後即進入胃,在胃裡停留數小時(因食物不同而異),經過貯存,研磨,消化後再排空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大腸,最後排出體外。因此胃是消化道很重要的第一道關口,攸關消化作用的優劣。

 

胃液的分泌量,一天有1.5到2公升,胃酸PH值在1.0到3.5間,胃酸有強力殺菌,活化胃蛋白酶功用。胃黏膜之不受胃酸破壞侵蝕,有賴於黏膜之攻擊破壞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膽酸、缺血、缺氧、壓力、幽門桿菌、菸酒、消炎止痛藥、刺激性飲食)與防禦保護因子(黏液、重碳酸鹽分泌、黏膜血流、細胞再生、血管新生、前列腺素合成),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才有完整的胃黏膜障壁。一旦失去平衡,如破壞因子增強或保護因子減弱,則會導致黏膜發炎、糜爛、潰瘍,甚至癌變。

 

人體生存必需的七大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及纖維質(或植化素)。消化道的健康更與酵素及益生菌關係密切。因此要讓胃的年齡(內視鏡下的胃相)比實際的年齡(身分證上的)來得年輕,達到「胃腸好,人不老」的狀態,就必須從減輕胃在消化作用上的負擔來下手。

 

飲食的原則宜採取「均衡」、「少量」、「多樣」。規律的生活作息,多喝水,適量運動及休息,充足的睡眠,食物宜多蔬果,少紅肉,細嚼慢嚥,只吃七分飽,避免重口味(甜、鹹、油、酸、辣),不菸少酒,少藥及化學添加物,適當減壓(笑口常開、正面思考、感恩快樂的生活態度),便可以減少體內之代謝酵素及消化酵素的過度損耗,也能從飲食中攝取到充足的植化素、酵素,養好消化道內益生菌,對胃腸有很大的益處。

 

《大家健康》雜誌所出版之《養好胃,身體自然變年輕!》新書,內容滙集了各種常見的胃疾患,如胃酸逆流,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主題,分別採訪胃腸專科醫師及營養師,請他們提供見解,從病史、臨床症狀、診斷、治療、中醫藥調理以及生活、飲食的保健之道,經由編輯群、記者的精心規劃整理,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流暢文筆來介紹,相信必能讓讀者閲後有豐盛的收穫,是以樂於撰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