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體的背部有著諸多的穴位。在中醫學上,這些穴位可以幫助我們養生治病,尤其是捏脊療法,效果更為顯著。那麼捏脊可以治療什麼病呢?有哪些好處呢?怎樣捏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一起來看看吧。
梁女士2歲的兒子,近段時間精神不振,不思飲食,每日大便5、6次,身體逐漸消瘦,體重明顯下降。雖然看過幾次醫生,吃了一些藥物,還輸過液,症狀總不見減輕。前幾日夫妻倆帶孩子去看了一次中醫,中醫師說小兒生病的原因是飲食不慎,脾胃受損,消化不良。並建議去推拿科做捏脊治療。梁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抱著兒子接受了三次捏脊治療。此後小孩的大便次數不僅明顯減少,而且食慾增強,精神好轉。在這里特將捏脊療法作簡單介紹,一定會對年輕的父母們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
捏脊,又稱捏積。簡單地說,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用捏脊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已有悠久的歷史,這在古代中醫有關文獻中早有記載,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癒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由於此種療法操作簡單,易學易會,又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藥物,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
中醫師、推拿師多數會用此法來治療一些兒科病症,只要病症適宜,手法應用適當,具有神奇療效,堪稱中醫兒科一絕。
為什麼捏脊能治病?
1、因為脊柱乃是大腦的外延與重要通道,大腦通過脊柱脊髓指揮內臟與四肢的活動,可謂是人體的要塞與要害部位,堅持給捏脊,可以疏通這些要塞,使全身氣血通暢。
2、足太陽膀胱經行於脊柱兩側,為人體衛外之藩籬,分佈著五臟六腑的背俞穴,十二臟腑的精氣均輸注於此,也是臟腑疾病在背部的敏感反應點,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功效。以捏代針,可以提高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而減少發病的概率。
3、從中醫上講,脊柱是人體的七經八脈中的督脈。督脈的作用就是“督一身之陽氣”,我們身體上的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彙在大椎穴上,督脈行脊裡,入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腎關係密切,可反映腦、髓、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本草綱目》稱:“腦為元神之府。”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密切關係,所以督脈與人的神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腦是人的高級中樞,脊髓是低級中樞,而督脈的路線與脊髓有重複的地方。所以,經常捏脊可以讓陽氣充足、精力充沛,還有助於智力發育。
4、是依據“高低醫療學”中所說的“四邊有病中間平”的原則,脊柱處於人體的中線,對頭部、四肢、諸內臟均有調節作用。經常捏脊,可以使全身陰陽平衡,免於疾病。
5、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捏脊可以治什麼病?
1、胃腸疾病
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飢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2、肺系疾病
反复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能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
中醫有句古話“胃不和則臥不安”。捏脊療法能調理脾胃,使之正常運轉。脾胃功能正常了,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胃脘飽脹的現象,自然能夠安然入睡了。
4、遺尿、多汗
通過捏脊來刺激人體脊柱兩側的植物神經乾和神經節,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療法是不用藥物而且比較安全的一種治療方法,沒有藥物的毒副作用。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針,不吃藥,還可防治多種疾病,易於接受。
捏脊,教你捏到位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鬆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臥平、臥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捏脊的手法
手法一
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手法二
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拇指在前食指在後捏多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後多為治療。建議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鐘。同時捏脊的過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後鬆開,應保持一路緊湊上行。
由於頸椎部難以進行捏脊,可用一手或兩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強刺激。也可以拇指與食指對應用力,捏提項後肌肉。
在捏脊的過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鬆,使肌肉自指間滑脫,這種做法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稱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稱為“捏五提一法”;也可單捏不提的。提起皮膚的高度應根據的承受能力來決定,其中單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捏脊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在相應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的治療效果。
一般每天捏一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療效出現較晚的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捏脊要注意什麼
1、時段
捏脊最好在早上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的配合度也較高。捏脊前要先脫去的衣服,露出整個背部,讓保持平趴的姿勢,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2、溫度
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劃傷的細嫩皮膚。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涼的手給進行捏脊,以免受到刺激無法平趴,或者讓受凍生病。捏脊的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時間
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以免身體裸露時間過長,導致著涼感冒。捏脊時間過長的話療效也沒有那麼好。
4、手法
(1)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後逐漸加重,使慢慢適應。
(2)要捏捻,不可擰轉。
(3)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5、年齡
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
年齡過小的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
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6、禁忌
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捏背脊有著很多好處了吧。還可以治病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中醫養生,但是很多的中醫養生要注意到相關的宜忌事項。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嘅電話號碼絕對保密,唔會比其他人睇到,無須擔心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