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PM2.5! 子宮肌瘤增加+早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9月出刊的科學雜誌《Nature》中的研究指出,空氣汙染嚴重程度已超乎人們想像,每年導致300萬人「早死」,而且這些死亡人口多集中於亞洲。研究解釋,臭氧、PM2.5懸浮微粒和一些嚴重的疾病有關,並且會影響健康,甚至提早結束壽命。
德國馬普學會化學研究所Jos Lelieveld和研究團隊,針對全球大氣化學模型、人口與健康資料來計算不同類型室外空氣污染(如懸浮微粒)對於人類的「提早死亡」有無關聯。而研究結果顯示,印度的影響最大,而且若是空氣污染排放量不變,由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的人口, 未來將以倍數成長,到了2050年預計每年會造成660萬人早死。
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婦產科和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共同研究,於去年(2014)發表的研究認為,婦女暴露在空氣污染PM2.5懸浮微粒越嚴重的環境,與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是成正比的,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醫師曾表示, PM2.5懸浮微粒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而此荷爾蒙對子宮肌瘤的增加有關,美國所提出的研究是一警訊,女性應加以注意。
而國民健康署也呼籲,入秋之季應注意空氣汙染中的自我保護。因東北季風南下空氣易累積細懸浮微粒(PM2.5),外出前可多加注意空氣品質監測數據,並根據空氣品質程度來保護呼吸道。
依環保署建議,若PM2.5指標等級為低級(1-3級,35微克(μg)/立方公尺(m3)以下):一般民眾及敏感性族群皆可正常戶外活動。
若PM2.5指標等級達中級(4-6級,36-53μg/m3):一般民眾可正常戶外活動,敏感性族群如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與孩童感受到癥狀時,應考慮減少體力消耗,特別是減少戶外活動。
若PM2.5指標等級達高級(7-9級,54μg/m3以上),一般民眾如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考慮減少戶外活動;敏感性族群則建議應減少體力消耗,特別是減少戶外活動,具有氣喘的人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國健署表示,要因應空氣汙染傷身,外出可戴口罩、適時關閉窗戶、維持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之外,也應減少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和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