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問:寒底!?熱底!?
做我們這一行,經常會有人突然伸手出來問:「醫師,我是寒底還是熱底?」
我會深呼吸,眉頭緊鎖答:「一般人的體質都十分複雜,很難只用寒熱分開,強行用寒熱分,也沒甚麼意義。」
一個經常手足冷和口眼乾澀的朋友又問:「但我就是熱底,要經常食涼的東西才會感到舒服。」
我心想怪不得你面青青:「寒底熱底其實是民間的講法,但有時不便解說就只好遷就回答。其實很多人都是手足冰冷,但易生口瘡暗瘡,寒熱不受的,這種寒熱不清的狀態,是不應以寒熱底解釋。」
其實單純的寒熱底分類方法,只是民間分法,中醫治病時不會用,而以用寒熱底區分的食療也是相當草率,不能相信。
現在分享一下我較常用的分類方法:
(暴)躁底
此類人最多,特徵是性格急燥,容易發脾氣或鬱鬱不歡。手足冷但身體其他部位熱,自覺容易熱氣,而身體並不強壯,心煩失眠潮熱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亦容易提早出現。
由於個性和壓力的問題,引至肝氣鬱結,氣血不暢,寒熱不受。預防病情進一步加深的方法是凡事看開,少發脾氣,但江山易改,品性難移,躁底的人即使沒事忙。也會無端躁底,此時只好多做伸展活動和深呼吸,令氣血較為和順。
濕阻
熱氣和濕是人們經常混淆的東西。濕不去,則熱氣的感覺難去。城巿人好食生冷濃味或零食,往往弄得濕氣內阻,長始下去隨了經常身重無力,還會口腫面腫身腫。這種濕滯人士,稍服補品即自覺上火,應先去濕,可每天焗服陳皮水,或間服生熟苡米水緩解。
虛
虛有很多種,有陰陽氣血,五臟六腑虛,但太複雜,在此不一一細說。這裡略分為虛寒,虛熱
虛寒易明,多食點薑就可以。
虛熱則要詳細解釋,如體質不佳,又好食煎炸、夜睡,這類人通常不太怕冷,但很怕熱,大汗,經常誤服寒涼之品。初服寒涼之品時,會自覺症狀稍佳,但不久又發,越食越多。寒涼傷身,虛火越清越旺,所以虛火之人,理應首戒生冷。
虛火之人不論服藥還是食補品都較難選擇,原因是生活習慣差,若能改善生活習慣當然最好,而平日亦可多服一些平性的食品,如溫檸檬水,酸梅湯等緩解虛火。
身體好,只是稍偏寒或熱
這類人並不多見,他們通常極多運動,休息又充足,很小病痛,即使病也很快好起來。所以不用多談。
以上幾類體質,只是近年城巿較常見的體質,其實還可有更多分類。
-----------------------------------------------------------------------------------------------------------
有問題可隨時pm傑醫師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n.dr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