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發作的真正原因 #關於心臟病,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
作為高血壓和心血管專科醫師,在預防心臟病工作上,有個令我沮喪的現實是,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已經在心臟病的迷宮中,直到他們已經走在「動脈故障路徑」,或已被擊倒在旅程終點的磚牆前。
如果他們早知道在旅途剛開始,便趕緊走出迷宮,或是走出心臟病快車道和動脈故障路徑,有多麼的容易,或者更好的是,如何避免這些變數結合在一起就好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醫生沒有告訴他們這些事情。
這是一本關於冠狀動脈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症)【譯註】的書,所謂冠心症,是指新鮮血液流到心臟的冠狀動脈受到阻塞,以至於心臟血液的流量急劇下降或完全停止,這時就會發作。
發作狀況,取決於堵塞程度,可以是突然性心絞痛的致命情況。雖然瓣膜異常等其他問題也會影響心臟,只是當我們提到「心臟病」,大多數人想到的會是冠心症。
【譯註】
冠 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常見症狀包括胸痛或不適,有時會轉移到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下顎。有些人可能會有胸口灼熱的感覺。通常症狀在運動或情緒壓 力下出現,持續時間不超過數分鐘且休息會緩解。有時會伴隨呼吸困難,有時則是毫無症狀]。少數人以心肌梗塞為最初的表現,其他可能的併發症包含心臟衰竭或 心律不整。
大多醫生談到冠心症的預防時,會將之比喻為躲避「五個子彈」:
•高膽固醇(尤其是LDL低密度膽固醇,即「壞」膽固醇)
•高血壓
•糖尿病
•肥胖
•抽煙
普遍來說,大多針對這「五大」風險因子;你甚至可能看過那些「你會活多久?」之類的測驗,用來推測這些因子,誘發冠心症的能力。有些測驗包含像「如果你的 膽固醇指數超過300,就減6分」、「加2分,如果你不抽煙」等的項目。這種測驗玩玩可以,卻可能誤導大眾,因為測驗結果並無法呈現心臟疾病的真正原因。
我認為心臟病的進展,就像通過一個巨大的迷宮之旅。
當你第一次進入心臟病迷宮,你會看到數百個小路徑,遍布整個空間,不知道眼前的路線通到哪兒,甚至沒什麼奇特之處。
這些路徑的牆壁很低,而且有充足的光線,不會讓你有緊急或危險的感覺;你覺得似乎可以一直安全地在這些路徑中漫步。這些路徑代表了身體數以百計的生物化學等變數,而且變數常常很小,甚至通常無關緊要。
但是,如果某個變數結合了其他變數,你將會發現,自己就走在前往心臟病的快車道上。
這些變數包括:C反應蛋白指數、低密度脂蛋白LDL顆粒的大小與數量、體內脂肪,也就是三酸甘油脂的種類和指數、同半胱氨酸的指數、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的類型和大小、腫瘤壞死因子指數(一種炎症標記),和介白素-6指數(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蛋白質分子)。
有些變數,如尿酸,通常在標準驗血時,可測量得到;其他變數,則可以通過特定試驗來量測。這些變數也包括某些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幽門桿菌等,然而變數本身並不會導致心臟病。
但 是,再回到迷宮來:如果你只是閒逛了這些路徑一會兒,然後跳上矮牆走出了心臟病迷宮,一切都會很好。然而,如果你繼續往前走,走過太多的路徑,或跟隨一個 或多個路徑的時間過長,你會突然意識到,你正走在一條不一樣的路徑上──變高的牆壁,越來越少的光線,而且有種怪異的感覺。
因為你正從無害的「變數之道」,走到相當危險的「心臟病快車道」。
你不會留意到,任何你離開了小條的變數之道,而進入不祥的心臟病快車道的跡象,雖然遲早會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與快車道最有關的路徑,有以下七種:
•發炎路徑
•氧化壓力路徑
•血管自體免疫路徑
•血脂異常路徑
•血壓路徑
•血糖路徑
•肥胖和體脂肪增加路徑
一旦走到心臟病快車道,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快的進入更深、更可佈的領域。
你想停止,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沒有路標,或是其他人來告訴你如何離開。在高牆之中,有一些讓你走出迷宮的門,但這些門很難被發現,除非你知道你在找什麼。最有可能的是,你會繼續前進,直到你發現自己走在非常黑暗和可怕的「動脈故障路徑」上,向前飛馳在黑暗中。
即使在此時,仍然有一些靠在高牆上的梯子,你可以用它來爬出去,但它們很難發現且不易抓牢。這就是為什麼,你很容易繼續在黑暗中奔馳向前,直到你受到猛烈撞擊,那被稱為心臟病發作的磚牆。
以 上描述,可能對於冠心症和心臟病的發作過於簡化,但它明確指出了一個重要觀點:這個疾病進程,通常始於看似無害的小毛病,也就是發炎、氧化壓力,或者免疫 系統在動脈(血管自體免疫)功能上的影響──大多數醫生不會去檢查,或是注意到這些物質指數的小變化,並且將之和心臟病聯想在一塊。
我稱之為變數,是因為他們往往表面上和問題或疾病並無相關;它們只是有點太多或太少地呈現某種特定狀態。但是,當它們與其他變數相結合,就可能成為大麻煩。
即使如此,它們可能還是不會傷害你,這得要感謝你體質的生化特性和其他因子。
但如果有了遺傳和其他因素的不良組合,致使動脈正處於疾病的前期,而且它們正以異常的方式運作,此時你得盡可能猛踩剎車,並盡快離開這條路線,不然這趟旅程可能會以突發的不幸,作為結束。
作為高血壓和心血管專科醫師,在預防心臟病工作上,有個令我沮喪的現實是,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已經在心臟病的迷宮中,直到他們已經走在「動脈故障路徑」,或已被擊倒在旅程終點的磚牆前。
如果他們早知道在旅途剛開始,便趕緊走出迷宮,或是走出心臟病快車道和動脈故障路徑,有多麼的容易,或者更好的是,如何避免這些變數結合在一起就好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醫生沒有告訴他們這些事情。
這一切,從現在開始勢將改變。
在這本書中,我將介紹數以百計的生化,和其他構成變數路徑的變數(稱為風險介體和風險因子),以及一些心臟病快車道路徑──發炎路徑、氧化壓力路徑、血管 自體免疫功能紊亂路徑、血脂異常路徑、血壓異常路徑和血糖濃度問題路徑──當這些變數,與一個人自身獨特身體化學特性、生活方式互動時,可能引發心臟疾病 問題。
但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從這些快車道不可避免的結果:可怕的動脈故障路徑(稱為內皮細胞功能失調)──一條幾乎每個人最終心臟病發作時的路徑。
▎內皮:動脈問題開始的地方
心血管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心臟壓送血液,血管運送血液到身體各個部位,並且將血液帶回到心臟。
將血液運離心臟的血管,稱作動脈;攜帶血液回到心臟,則稱為靜脈。當我們稱呼心血管疾病時,我們關注的通常是動脈。
大多數的人認為,動脈如同一間房子的水管,它們做的工作如同水管一樣,運送液體或是讓液體流動的幫浦,從街上攜帶水通過房子,然後又流出去,沒有影響的惰性小管。
不過,這離事實真的太遠了。
動脈,其實不像你家的水管,它們是複雜、多層次、有活性的管道,不只輸送液體而已,而且做的事可多了。
動脈和小動脈,從心臟攜帶新鮮的含氧血液,送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它們也執行許多任務,以確保血液保持在適當速度和物理一致性,並以正確方式運行。如果血管不能正常運作,後果會相當嚴重。
正如你在「圖1」所看到的(請瀚仕像版權方索取原圖檔案),動脈是由好幾層組織組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職責和特色的複雜結構。
動脈的中心部分,可讓血液流動的開放區域,被稱為內腔。這是血液行進時的通道,帶著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蛋白質、營養物、氧氣,和大量其它物質。
實際與血液接觸的面層,稱為內膜。它是由內皮加上結締組織組成,其中內皮作用,如同容器的光滑內襯。而內皮組織常常就是引發冠心症的源頭。
再向外深入到動脈壁,我們到了中膜,中膜稍厚,由平滑肌組成,以合適的次數收縮放鬆,這有助於控制血流和血壓。最外層稱為外膜,是由結締組織組成,幫助動脈維持其形狀,並防止血管向外凸出。
---本文摘自《關於心臟病,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一書,博思智庫出版
➥ 醫學權威實證,藥物以外的治療之路 ★★★Amazon網站 4.5顆星好評推薦★★★ 美國營養權威醫師揭露,冠狀動脈心臟病真相!
▲▲▲ 今日起,愛你心臟健康▲▲▲
◆ 第一場
◎時間:2016年7月31日(日) 下午2:00~4:00
◎地點:金石堂板橋店(板橋車站2樓) (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2段7號2樓)
◆ 第二場
◎時間:2016年8月28日(日) 下午2:00~4:00
◎地點:金石堂城中店(生活學堂3樓)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19號3樓)
◎講者:林俊忠醫師(本書編譯、亞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